国宴上的外交风云
礼宾工作是外交工作的先头部队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宴则是国宾访问日程中的重头戏。国宴上的互动也因此成为了国与国之间增加了解、促进友谊和加强合作的关键点。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外交礼仪则是整个外交活动的神经末梢,细微而敏感。很多老的外交官都曾表示,礼仪上稍有不慎或预料不到,就会出现负面效应,小则影响到个人尊卑,大则影响到国家形象。因此,国宴并不是普通的请客吃饭,前期的调查研究,后期的精心准备,才成就令人称道和感动的国宴活动。其中彰显出的细腻几乎成为每一个外交官共同的特质。
“让他们吃饱了再走”
上世纪60年代,中苏论战开始以后,双方在各自举行的国宴上发表的正式讲话中常有批评对方的言论。每到此时,总有一些外国使节离席以示抗议。当时国宴的惯例是把讲话安排在上热菜以前,因此,很多使节还没等吃饭就走了。当周恩来总理发现使节饿肚子走的时候,立即指示礼宾司,以后讲话放在上第三道热菜之后,“让他们吃饱了再走”。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亲自指导外交工作,在很多老外交官眼里,总理细致周到的工作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日后的礼宾工作。总理一直强调礼宾无小事,而且在安排上一定要根据客人的情况而定,严谨细致。
排位是国宴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各国的外交接触,除了以谈判桌做主要舞台,餐桌亦是举足轻重。一顿成功的晚宴可增进两国关系,但若安排不够细密,随时会变成一场灾难,首当其冲的往往是“排位”的工作。而这些“功课”都需要事先详细的准备和调查。
“谁坐在我们主席旁边,谁坐在哪张餐桌前,哪国和哪国最好不要安排临近等等,这些都是很大的学问。无论什么国家,对于国宴座次排位都是很讲究的。”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前礼宾司代司长鲁培新说。当年,周总理十分重视排位工作,亲自打电话过问并安排座次,认真细腻的工作风格直到现在都让他记忆犹新。
“宾至如归”一直都是宴会上想要达到的最佳效果。国宴的气氛正是希望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加强合作。1992年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隆重的国宴。
鲁培新对此次国宴印象深刻。根据他回忆,事先准备时,在拟定菜单和用什么酒的问题上作了特殊的考虑。经过反复研究,拟出了一个适合俄国人胃口的菜单,其特点是不用海参(俄国人不喜欢吃),菜量要大。俄罗斯人喜爱烈酒,但当时我国已经实行礼宾改革,国宴上取消用烈性酒。但基于俄罗斯客人的习惯,特别是叶利钦有饮酒的嗜好,此次又是叶利钦担任总统后首次访华,于是此次国宴破例在宴会上用茅台烈性酒。
“那次是破例用了烈酒,但宴会气氛特别好,叶利钦感到非常贴心,很高兴。主桌宾客喝了2瓶茅台,叶利钦一人喝了足足有半斤。”鲁培新笑着回忆。
重细节增进外交情谊
细致贴心一直都是我国礼宾工作的首要原则。很多老的外交官回忆起宴会上的点点滴滴,都深深感慨于此,礼宾工作中注重细节和贴心的程度令很多外国元首感动。
1992年10月,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是在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中,首次天皇访华,意义非同寻常。这次访华同样引起日本各界、特别是日本新闻媒体的关注。几乎所有电视台、报社都派了记者,详细跟踪报道访问中的一些花絮。一些别有用心的记者很注意天皇在华活动时的细节,想寻找天皇一些失礼的场景。
天皇在上海访问时,欢迎宴会上将有一道大闸蟹。日方事先获知此菜后提出取消这道菜,原因是担心记者拍下天皇吃螃蟹的镜头形象不好。为了去除尴尬,厨师将蟹肉剔出来,保留了蟹盖,天皇吃时,根本不用手掰。宴会那天晚上,许多日本记者将镜头对准了天皇,就等拍下天皇吃螃蟹的镜头。结果,天皇从容地将蟹盖打开,轻松地吃了螃蟹,一群记者扑了空。为此,天皇称赞“中国朋友真有办法。”
类似的故事很多,而最让前驻津巴布韦大使黄桂芳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这同样是中国外交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当时,非洲48个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北京峰会,这在世界外交史上前所未有。而其中非洲第一位女元首利比里亚总统艾伦·约翰逊-瑟利夫正值过生日。当胡锦涛主席在第一时间向她送生日祝福时,女总统十分感动,“这是我第一个在中国度过的生日,也是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当晚,钓鱼台国宾馆不但准备了手工编织的“百福”红色中国结作为礼物,而且在她床头摆放了象征幸福吉祥的“福娃”。另一位马里总统杜尔也过58岁生日,生日宴会上,中方特别准备了长寿面、寿桃和富贵长寿图等国画礼物,同样令杜尔总统感到十分欣喜。
外国元首青睐军乐团
说到国宴,不得不提将宴会气氛推至高潮的解放军军乐团。国宴上,军乐团的演奏是我国国宴的一大特色。“并不是说别的国家没有,而是我们国家的军乐团演奏很周到。”鲁培新说。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的访问。在国宴上,周恩来总理事先特别安排了乐队演奏美国民歌和尼克松家乡的歌曲《美丽的亚美利加》和《牧场上的家》。当时,周总理对军乐团表示,“《美丽的亚美丽加》这首曲子是尼克松总统就职时选的曲子,他是个音乐内行,我们选这首曲子让他像回到自己家乡一样亲切。我们选择这些曲子是表达中国人民的友谊。”
尼克松在国宴结束后,特别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到军乐团乐队对他们表示衷心祝贺和感谢,并对中方周到的安排赞不绝口。当时,外电称,中方给予了尼克松总统亲切有礼貌而又恰如其分的礼遇。
建国60年来,国宴无数,专门向我国军乐团表示感谢的国家元首绝不仅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一人。每次国宴上,军乐团都会事先准备两国的特色民歌民谣,很多总统和夫人都在宴会结束后专门要求向军乐团敬酒致谢。
特别是非洲的一些国家,在国宴上听到军乐团演奏他们国家的国歌和民歌后,特别提出要求能否把军乐团的演奏录下来,让他们带回去在盛典时播放。“他们都说我们军乐团的演奏要比他们自己国内的演奏水平高出几倍。”鲁培新为此颇为自豪。
这些成就的背后同样是军乐团精益求精的追求。很多时候收集来的一些国家的民歌小调只有录音带,并没有乐谱之类的东西,军乐团于是对照录音带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将音乐分解开,并再次配曲做出来,为了确保准确,他们还会邀请该国的驻华外交官们试听,无论是音调的把握,还是速度、感情都力求做到最好。“细节决定成败,在礼宾上特别符合。礼宾中看起来是小事,但每件小事都蕴含着大事,小事办好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很好的结果,小事错了就会有难以挽回的错误。”鲁培新说,周总理50年代初就提出了“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16字方针,这是外交部入部第一堂课。无论是国宴上的安排,还是其他的礼宾工作都是如此。
来源:名希特产网 时间:2025-04-29
关注:
饮食礼仪特产推荐
饮食礼仪特产排行
- 冻羊糕
- 羊肉有益血、补肝、明目之功效,对治疗产后贫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与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质,是肾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关注:217
- 奶香花生牛轧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黄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盘,预热烤箱175度,中上层上下火,烤15分钟,放凉
- 关注:176
- 街头小吃凉皮
- 小麦面粉,清水,黄瓜,香菜,蒜,花椒
- 关注:164
- 牛轧糖
- 做过糖之后发现,含糖量那叫一个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锅铲比较难洗,而是千万别在夏天做牛轧糖。
- 关注:162
- 爽滑解暑仙草冻
- 我所说的仙草冻,其实我们这儿从来就是把它叫做凉粉。我是后来才知道,在我们大中国,大名鼎鼎的凉粉原来可以是截然不同的两样食物。
- 关注: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