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希特产网饮食礼仪 [切换城市]
特产首页 小吃大全 饮食礼仪 各地特产 特产专题

中秋节这些美食惊艳你的味蕾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历史悠久。“中秋”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月饼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圆圆的,象征团圆。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具风味。

据说这个习俗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由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桂花酒

秋日桂,十里飘香,沁人肺腑。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饮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桂花酒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仙酒娘子,她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一年冬天,娘子发现门外躺着一个快要冻死的汉子,便好心背他回家照料。一日,那汉子不辞而别,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伸到老人嘴边。此时,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装满许多桂子,附带一张纸条: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原来,汉子和白发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桂子种下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后来人间也就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

民间中秋吃芋头的习俗多在北方。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谷,农民们认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才有秋天的好收获。八月十五正好是土地神的生日,于是便好好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芋头便是其中一款贡品,百姓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不复存在了,但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却流传至今。

在台湾,也流行在中秋节吃芋头。有俗语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台湾人民取芋、路的谐音来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工作。

藕盒子

中秋时分,正是鲜藕应市之时。和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迥异,莲藕便是断开亦是丝连,千缠百结欲离还连,如同少女相思入骨难舍。加上“藕”与“偶”同音,便成了少女中秋时节用来贿赂嫦娥姐姐,祈祷爱情开花结果的供品。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糍粑

中秋吃糍粑,亦是寓意团圆。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

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吃着圆圆的糍粑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了。

中秋吃糍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来。糍粑是一种信物,是圣洁的食品。在四川民间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来源:名希特产网 关注:
饮食礼仪推荐
饮食礼仪排行
  • 冻羊糕
  • 冻羊糕
  • 羊肉有益血、补肝、明目之功效,对治疗产后贫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与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质,是肾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关注:151
  • 街头小吃凉皮
  • 街头小吃凉皮
  • 小麦面粉,清水,黄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关注:113
  • 奶香花生牛轧糖
  • 奶香花生牛轧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黄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盘,预热烤箱175度,中上层上下火,烤15分钟,放凉
  • 05-08 关注:107
  • 牛轧糖
  • 牛轧糖
  • 做过糖之后发现,含糖量那叫一个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锅铲比较难洗,而是千万别在夏天做牛轧糖。
  • 10-26 关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冻
  • 爽滑解暑仙草冻
  • 我所说的仙草冻,其实我们这儿从来就是把它叫做凉粉。我是后来才知道,在我们大中国,大名鼎鼎的凉粉原来可以是截然不同的两样食物。
  • 05-08 关注:100
回顶部名希特产网©版权所有